>>您當前位置:首頁 -> 時政 -> 熱點推送
      人民日報整版報道寧夏與四川黃河流域首單跨省域用水權交易
      2024-10-25 11:32:04   
      2024-10-25 11:32:04    來源:人民日報

        “遠水”解“近渴” 節水有收益(人民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記者 張 文

        引子

        同為沿黃省份,相距上千公里的四川和寧夏,2023年11月攜手邁出用水權交易改革新步伐:在水利部支持下,寧夏以1800萬元價格,購得四川3年1500萬立方米的黃河用水權。這是黃河流域首單跨省域用水權交易。

        今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積極探索和規范推進水權交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制”。

        黃河流域缺水。四川、寧夏跨省域用水權交易,既解決了缺水方因水而困的難題,也讓節水方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走出了運用市場機制破解水資源瓶頸的新路子,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了黃河水資源優化配置、高效配置。

        黃河流域首單跨省域用水權交易如何達成?四川的用水權是怎樣節余出來的?寧夏購得用水權后如何使用?用水權交易,在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哪些作用?近日,記者赴四川、寧夏探訪。

        跨省交易 “開源”共贏

        四川有結余指標,寧夏有用水需求

        鋼架林立、管道密布,高聳的廠房鱗次櫛比,不時有大型運輸車載滿貨物駛過……

        這里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基地有企業200多家,2023年工業總產值突破1800億元,工業經濟體量占寧夏的近30%。從四川交易來的用水權,就用在這里。

        “買水”的故事需從“分水”說起。

        黃河以占全國2%的水資源量,支撐著全國12%的人口、17%的耕地、13%的糧食產量、14%的國內生產總值,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水資源短缺,是流域最大的矛盾。

        為實現黃河流域計劃用水、節約用水,1987年國務院批準通過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為黃河界定了370億立方米的年度供水總量,并在供水總量內為各省份分配具體限額,俗稱“八七”分水方案。

        曾經“吃大鍋水”的格局就此打破。

        方案分別為四川、寧夏分配了0.4億立方米、40億立方米的年度用水權。其中,四川將用水權分給了省內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沿黃四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和松潘縣。這四縣均地處川西北高原,地廣人稀。2015年以來,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節水控水等舉措,四縣每年使用黃河水總量控制在3300萬立方米左右,用水權每年均有節余。

        寧夏的用水卻一直緊張:全區3/4的國土面積為干旱半干旱地帶,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3,是全國水資源最匱乏的省份之一。“八七”分水方案實施以來,寧夏一直將40億立方米的年度用水權精細配置,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即使精打細算也時常捉襟見肘。

        “四川有結余指標,寧夏有用水需求,雙方一拍即合。”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麥山回憶,2023年3月,四川省水利廳到寧夏調研,了解到寧夏缺水的情況,提議共同探索用水權跨省域交易,得到大家一致贊同。隨后,雙方將川、寧兩地的黃河用水情況進行梳理,就用水權交易事項開展洽談。

        以往,沿黃各省份僅在各自轄區內的不同行業或生產主體間調度、交易用水權,跨省域進行用水權交易從未有過。是否可行?川、寧兩地水利部門向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等上級部門請示,得到肯定的答復。

        四川省水利廳水權水價改革辦副主任陳鵬介紹,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黃河保護法明確規定,“國家支持在黃河流域開展用水權市場化交易”。以此為法律依據,交易得以立項。

        但新的顧慮很快產生:作為用水權的具體轉讓方,阿壩州水務局擔心,既然有節余的用水權出售,那今后再分配黃河用水權時,會不會將節余的指標調走?

        “不會讓節約用水的地方吃虧,更不會讓改革者吃虧!”經過再次請示,四川省水利廳向阿壩州水務局傳達了水利部等上級部門的答復,堅定了各單位參與此項交易的決心。

        顧慮在溝通中一一打消,路徑在探索中漸漸明晰。

        達成跨省域用水權交易,源于深化改革和實踐探索。川、寧兩地在各自省域內的長期實踐,為交易提供了借鑒:2021年以來,寧夏在自治區內累計完成用水權交易339筆,交易水量超過2.5億立方米,交易金額超過5億元;2022年以來,四川省內完成用水權交易467筆,交易水量5457萬立方米,交易金額逾2616萬元。

        此次交易價格,雙方參考了阿壩州居民生活水價、工業水價以及寧夏用水權交易平均價格,確定為每立方米1.2元。

        2023年11月23日,雙方在四川成都市簽約:2024年至2026年,阿壩州水務局每年拿出500萬立方米黃河用水權,出售給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

        “自2005年以來,基地內企業的用水權一直靠購買取得,至今已購買超過2.2億立方米的黃河用水權。”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自然資源局局長何德昕說,近年來基地用水權需求旺盛,此次交易后,將探索開展更多跨省洽談,為用水權“開源”。

        節水補水 守護生態

        產業優化節水,水利工程補水,多途徑擴大用水權節余量

        深秋的川西北,天氣轉涼。騎著駿馬,揮舞皮鞭,大聲吆喝,牧民仁青澤讓趕著牦牛,從夏季牧場轉到冬季牧場。

        “牦牛少了幾十頭,加上冬天吃得少,牧場相對固定,我阿媽一個人就能照管,到時候我就去大城市務工。”仁青澤讓說。

        仁青澤讓的家,在阿壩州紅原縣安曲鎮下哈拉瑪村,距離黃河不遠。一家人曾喂養了200多頭牦牛。2019年,響應阿壩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號召,家里賣掉了50多頭。在當地有關部門引導支持下,一家人在草原上的帳篷區開辦家庭旅館,等到冬季旅游淡季時,仁青澤讓還能外出務工,全年收入不降反增。

        嚴控載畜量,與阿壩州的生態責任密不可分:黃河在阿壩州境內“一拐而過”,讓5464公里的黃河,在此留下174公里的四川段。相比其他沿黃省份,黃河四川段似乎短得不起眼。然而,這里卻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同時,阿壩州還是長江幾條重要支流的發源地。

        過度放牧,曾讓這里出現草地退化、沙化現象。“為了保持水土,維護長江和黃河的上游生態,必須控制畜牧規模。”阿壩州水務局局長張險峰說,農牧業占當地用水量超過六成,阿壩州通過給予牧民一定的補貼,逐步減少牲畜數量,實現沿黃四縣草場載畜量持續下降。

        仁青澤讓算過一筆賬:一頭牛每天耗水40多升,家里賣掉了50多頭,每天就能減少耗水2000多升。因為減畜,他家每年可以領取約1500元的生態獎補資金。

        從2020年底到2023年底,阿壩州減少牦牛超過20萬頭、減少羊超過35萬只,同時禁止高耗能、高耗水產業。每年數百萬立方米的黃河用水權,由此節余而來。

        目前,阿壩州已創建節水型單位132家。其沿黃四縣中,松潘縣通過水利部審核,于2022年底被評為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其余3縣也力爭在今年完成建設任務。

        除了節水,阿壩州還通過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設,為黃河補水,守護黃河生態。

        來到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黃河在草原上蜿蜒盤繞,一處位于河灣的攔水壩已蓄滿清澈的河水,壩底水草依稀可見。阿壩州水務局水政水資源科科長劉軒告訴記者,這處攔水壩能蓄水超過120萬立方米,可在冬季枯水期對黃河有效補水。

        近3年,四川在沿黃四縣修建多座小型和微型攔水壩。“攔水壩能提高黃河上游草原地區水資源攔蓄和調配能力。”劉軒說。

        河流保護需整體布局,生態治理靠系統推進。

        為筑牢生態屏障,阿壩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用椰殼纖維制成椰絲毯,為局部裸露基巖蓋上“綠毯”;將牧場內的部分通車道路改建為生態攔水壩,阻止水源流失;推進河湖護岸工程建設及土地沙化治理,讓黃河四川段保持水質清澈……經過治理,阿壩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水源涵養能力持續提升。

        “用水權節余,靠的是生態保護;出售用水權的資金,仍將用于生態保護。”張險峰介紹,與寧夏交易黃河用水權的1800萬元已打入阿壩州財政賬戶,將主要用于流域內水利工程的維護保養、黃河流域水資源本底調查以及水資源監測管理和調度等,讓因水而來的資金繼續用于治水管水,讓節水、護河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力求通過多種途徑擴大黃河用水權的節余量,爭取拿出更多的用水權參與跨省交易。”阿壩州副州長旺娜表示。

        高效用水 集約管理

        工業用水循環利用,農業用水精準計量,讓每一滴黃河水發揮最大效益

        過濾管密集,水流聲汩汩。眼前這處專門凈化廢水的水資源再生車間,占地有70多個籃球場大小,每天凈化廢水6500立方米。

        這里,是位于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寧夏泰和芳綸纖維有限責任公司。寧東基地在購得四川黃河用水權后進行二次配售,將每年500萬立方米的用水權賣給基地內8家企業,其中泰和芳綸公司購得56萬立方米。

        “用水權得來不易,我們將繼續優化節水工藝,讓每一滴黃河水發揮最大效益。”泰和芳綸公司副總經理孫德衛說,水資源再生車間的建成,讓企業在生產環節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相比廢水直排模式,每年可節水近七成。

        泰和芳綸公司主要生產對位芳綸等關鍵材料。“對位芳綸以煤炭為初始原材料,屬于寧東基地重點布局的煤化工產業。”孫德衛介紹,看中寧東基地成熟的煤化工產業鏈,位于山東的公司總部——泰和新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在此投資設廠。

        “基于生產工藝特點,我們產品的用水量較大。”孫德衛說,寧夏的工業用水實行配額制,新上項目必須先獲得用水權。參照此前的廢水直排模式,按3000噸的最低年產量估算,企業每年需購買用水權約60萬立方米。

        寧東基地批準泰和芳綸公司每年用水權56萬立方米。

        配額用水,倒逼企業節約用水。“配套建設水資源再生車間,對生產廢水全部凈化處理、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孫德衛對節水效果頗為滿意:企業每噸產品耗水量,從廢水直排模式下的逾200立方米降到70立方米以下。

        “去年我們產量創新高,達到4000多噸,實際用水不到29萬立方米。”孫德衛說,節余下來的用水權,公司調配給了泰和新材集團設在寧東基地的其他兄弟企業,同時也為二期生產建設預留了空間。

        這是寧夏高效利用黃河水的縮影。

        量水而行,節水優先,遏制粗放用水。目前,寧夏新增用水項目一律要先通過用水效率論證,效率達標才能申請購買用水權。

        “十四五”以來,寧夏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9%、2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則分別下降22.2%、14.5%。全區逾九成規上企業建成節水型企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7.3%。

        高效用水,集約管理,“摳”出用水節余。常年占總用水量八成的農業生產領域,也是寧夏節水的重點。

        掏出手機,打開灌區信息化數據平臺,各閘口的運行狀態和水流量一目了然。“現在安裝的都是測控一體化閘門,啥時候開閘、閘門開多大,手指一點就行。”寧夏賀蘭縣習崗鎮和平村管水員林禮忠說,一部手機就能管好全村的開閘放水。

        近年來,寧夏根據種植種類和灌溉面積分配灌溉用水指標,同時通過測控閘門、電磁流量計等裝置,實現農業用水計量精準化、灌溉方式智能化。“管水技術越來越先進,村民們都改掉了過去大水漫灌的用水方式。”林禮忠深有感觸地說。

        如今,寧夏52%的干渠直開口實現在線測控,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得到普及。2023年,全區農業畝均用水量比2020年降低17%,高效節水農業面積占灌溉總面積的54%。越來越多的農業用水權節余出來,有償轉讓給工業,有效解決了當地工業用水指標短缺問題。

        市場機制 優化配置

        探索用水權線上交易,鼓勵專業化市場化機構參與節水管理、分享節水收益

        “交易信息掛到網上后,不到4天就賣掉了23萬多立方米。”當近19萬元用水權交易款完成轉賬,寧夏銀川市興慶區通貴鄉鄉長常昊天興奮不已。

        今年以來,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和建設高效節水設施,通貴鄉節余農業用水權300萬立方米。6月底,這筆用水權交易信息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后,很快便有一家科技公司聯系咨詢。

        就在網站上,雙方通過水利部門的水權交易資格審核,“不見面”即達成了首筆交易。

        近年來,川、寧兩地積極探索用水權線上交易,助推用水權市場流轉更加便捷透明。

        其中,寧夏在全區公共資源交易網接入水利、工商登記等部門的數據,實現用水權交易資料提交、信息查詢、登記確權、指標核減等手續全部線上辦理。

        “從以前人工審核雙方資質,到如今升級為系統自動檢索匹配、判定,單次交易時間由13個工作日縮減到9個工作日內。”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用水權改革專班負責人暴路敏說。

        四川依托全國水權交易系統,在省水利廳門戶網站布設電子交易大廳,用戶注冊登錄后即可開展線上交易,由中國水權交易所負責交易審核、資金結算等。省水利廳則可通過電子交易大廳,查詢全省用水權交易信息、處理違規交易、預警交易風險等。

        隨著用水權交易的推進,越來越多水資源變為“水資產”,川、寧兩地順勢出臺政策,吸引更多專業化、市場化機構參與節水管理、分享節水收益,進而進一步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走進四川雅安一家企業的用水管廊,只見水管閥門上,一個拳頭大小的白色球體,藍燈閃爍。“燈光顏色偶爾會變紅,那是它在自動調節水壓和水流。”節水技術員嚴鋒講解道,這個裝置是水閥智能控制終端,通過網絡與公司的智慧水務綜合管理平臺相連,實現精準節水。

        2020年底,嚴鋒所在的節水服務公司與用水企業簽訂了為期8年的合同,為其提供節水技術服務。目前,這家企業的年均用水比過去節約近六成,每年節約水費160多萬元。

        前不久,四川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大力推廣合同節水管理:鼓勵節水服務企業與用水單位簽訂合同,通過集成先進節水技術、提供節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務,提升用水效率。企業以分享節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資、獲取收益。

        “文件提出,積極推動農業灌溉、重點用水行業等領域實施合同節水管理項目節約的水量,通過用水權轉讓、收儲等方式進行交易。收益歸用水單位所有,或由用水單位與節水服務企業按合同約定分享。”四川省水利廳副廳長譚小平介紹。

        在寧夏,從各村成立管水協會,到各鄉鎮成立灌溉合作社,再到特許經營模式下的專業管水公司,基層農業灌溉管理模式在深化改革中不斷演進。

        “這幾年,我們公司負責管理吳忠市鹽池縣4個鄉鎮的干渠取水,比以往鄉鎮灌溉合作社管理時,還能節省10%的水量。”作為寧夏水投鹽池水務有限公司用水管理員,冒建軍的話語中帶著自豪。

        “以政策約束激勵為驅動,以發揮市場機制為手段,調動各方節水積極性,未來會有更多用水權入市交易。”對此,譚小平深信不疑。

      【編輯】:尤天竹
      【責任編輯】:鄒煒新